食品包裝化學物質 真害!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21日 上午12:00

美國、瑞士、西班牙環境科學專家近日警告,食品包裝、儲存、加工過程所使用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長時間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像癌症、肥胖、糖尿病、發炎反應、神經病變等可能都與這些化學汙染息息相關。

美國、瑞士、西班牙環境學家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發表文章指出,許多食品包裝、儲存、加工過程所使用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性質都很穩定,不易流失、揮發,且這些物質常會滲入食品當中,進而進入人體。

科學家表示,雖然有些人工合成化學物質可合法使用,不過當民眾食用包裝食品、加工食品,就會接觸這些化學物質,即使劑量很少,但只要時間拉長,日積月累下就可能產生傷害。

科學家舉例,像甲醛這種物質就可能致癌,不過在某些食品包裝、儲存、加工過程卻能合法使用甲醛。甲醛幾乎無所不在,汽水塑膠瓶、三聚氰胺餐具都能使用低劑量甲醛。其他還有像雙酚A、三氯沙、鄰苯二甲酸酯等都屬於環境荷爾蒙物質,很容易干擾荷爾蒙運作。

此外,這些人工化學合成物質還會讓細胞產生變化,特別是那些會干擾荷爾蒙運作的化學物質,更容易影響細胞功能,而這些問題都沒有納入常規毒理學評估。科學家質疑,目前對於人工化學合成物質監督、評估還是做得不夠,這讓人感到非常憂慮。

……..文章來源:按這裡


7月起 包裝乳品乳含量須達5成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2月20日 下午4:14(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7月1日開始,市售包裝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乳粉,以及調製乳粉等產品,其乳含量必須達50%以上才可宣稱。如標示不實,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以4萬到400萬元,沒有標示則處以3萬到300萬元。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衛生福利部92年已訂定「鮮乳與保久乳品名及標示原則」,此次修正增加「保久調味乳」、「乳飲品」、「保久乳飲品」、「乳粉」及「調製乳粉」等品項及標示規定。

姜郁美指出,今年7月1日開始,市售包裝的鮮乳產品,如調味乳、保久調味乳、乳飲品、及保久乳飲品等可直接飲用的液態產品,其乳含量須達50%以上,才可於品名或外包裝標示或宣稱。

而包裝調製乳粉產品,其乳粉含量也必須達50%,且品名應為「調製乳粉」或於產品外包裝顯著標示「調製乳粉」字樣,並應顯著標示乳粉含量百分比。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以及特殊醫療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則不屬於此規定規範的對象。

姜郁美強調,為保障民眾消費權利,呼籲業者遵守新規定,如標示不實,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以4萬到400萬元,沒有標示則處以3萬到300萬元。

……..文章來源:按這裡


保健食品逾期 非法藥商疑竄改有效日期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2月19日 下午6:15(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接獲民眾舉報,有業者疑似不甘保健食品滯銷逾期而造成損失,遂擅自將過期產品以去光水擦拭後,重新印製有效期限繼續販賣,意圖欺瞞消費者,從中獲利。該局因此在2月18日啟動「台南市跨局處食品安全聯合稽查小組」,在東區二處地點查核某企業有限公司,發現竄改有效期限的去光水及丙酮等物證,為釐清業者違規行為,全案目前已由台南地檢署持續偵辦中。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在接獲民眾檢舉後,便立即啟動「台南市跨局處食品安全聯合稽查小組」,並由台南地檢署檢察官指揮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及警察局第一分局,查獲疑似有竄改有效日期的某企業有限公司,目前台南地檢署已扣押人證及物證,持續偵辦中。另外,檢警也發現該公司未具藥商資格,擅自於該址包裝藥品,已違反製造偽藥罪嫌,共查扣萬靈筋骨膏2846支、一擦寧藥洗噴劑109支及相關機具,全案也將由台南地檢署進行後續偵辦。

衛生局進一步指出,今年2月5日新修公布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已大幅提高罰則,業者擅自塗改食品有限期限已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規定:「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摻偽或假冒者,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依同法第44條規定可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鍰,另違反同法第15條第1項第7款攙偽或假冒,也應依同法第49條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台幣800萬元以下罰金。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林聖哲局長也再次呼籲業者,過期食品不得擅自塗改繼續販賣,也鼓勵消費者踴躍檢舉違法食品。另外,從事藥品買賣須具有藥商販賣業許可執照,而包裝藥品等涉製造行為須於符合優良藥品製造規範之合法製藥廠才可製造,本案後續將儘速依法辦理。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安問題層出不窮 打擊黑心食品新利器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2月14日 下午5:25(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有鑑於食品安全與國人健康息息相關,基隆市政府衛生局為此特地新增重金屬檢驗精密儀器「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作為打擊黑心食品的利器,並於今(103)年2月14日正式啟用。

由於毒性重金屬會累積在食物、飲水、土壤產出的農作物及空氣中,一旦進入人體內就很難自行排除,而台灣農田灌溉水源就曾受到工業廢水非法排放影響,導致水田土壤與稻米遭受重金屬汙染,威脅食品安全與國民健康。加上近期又再度發生電子工廠疑似偷排放工業廢水汙染事件,毒性重金屬的危害再度浮上檯面。

食品中危害人體的重金屬含量濃度極低,需要仰賴偵測靈敏度極高的設備方可檢出,而「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機組就是測定微量元素的關鍵分析工具,是一種多元素分析技術,具有極佳偵測靈敏度及超高效率的樣品分析能力,透過這台機組可提供包裝飲用水、食用菇類及食米中重金屬含量的測定服務。

而包裝飲用水中六種重金屬元素(包含鉛、鎘、砷、銅、鋅、汞)不但可一次上機同時測定,最終報告也只需要不到一週即可完成,大幅提升檢驗效率。目前基隆市衛生局檢驗科實驗室也已通過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認證。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傳,國人愈來愈重視食品中內含物及外添加的成份,信譽良好的業者也積極尋求方法確保所出產的食品未遭受上游不良原料來源而被波及。基隆市衛生局長吳澤誠呼籲民眾,倘若對所購買的食品有疑慮、或有廠商業者對出產食品及營業衛生有自主管理需求,都可至衛生局申請辦理檢驗;目前受理的檢驗項目,包括食品中微生物、化學成份、外添加物、化粧品美白成份、營業衛生等逾30項。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民團:速將電子菸納入菸品管制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2月13日 下午6:07(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針對食品藥物管理署僅處罰擅自製造、輸入及販賣電子煙者,使用者則無法可罰的作法;多個民間團體認為,電子「菸」就是菸品,使用者會上癮、且無助於戒菸,呼籲政府將其納入菸品管制、儘速修訂《菸害防制法》。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光是去年就接獲442件電子菸違規申訴,今年甚至已有375件,但衛生部門至今才檢驗數10件電子菸,對於食藥署原地踏步的做法,而菸害防制的主管機關國民健康署也在推卸責任。應儘速將電子菸納入菸害防制法管制,比照菸品包裝標示與陳列,才不會讓吸菸者誤以為安全而使用。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溫啟邦則指出,美國洛杉磯警方曾發現,提供尼古丁的電子菸被加入大麻,藉此吸引中學生濫用藥物,同時國內也發現,不肖業者將安非他命加入電子菸內,引起民眾恐慌。再再顯示使用電子菸現在不僅有「菸癮」的問題,且恐有「吸毒」的禍害。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也表示,美國政府主張電子菸納入菸害防制法管制有6大理由,包括可禁止廣告促銷、禁止網路販售、禁止在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吸食、必須遵守菸品包裝警示規定、取得與吸食有年齡限制,以及嚴格有效管制。

除了民間團體反對使用電子菸外,高雄榮總家醫科主治醫師薛光傑強調,絕對沒有安全的菸品使用行為,完全不接觸菸品或完全戒菸,才是追求健康的最好選擇。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品公司涉包裝GMP藥品 遭起訴

中廣新聞網 – 2014年2月12日 下午5:18

依規定只能從事食品包裝的「順傑」、「華景」兩家生技公司,長期為國內36家知名中西藥廠包裝154項藥品,其中不乏GMP藥廠,台南地檢署檢察官周盟翔將全案偵結,負責人林意書兄弟、廠長和兩家公司均被依違反藥事法起訴,未具體求刑。

令檢方震驚的是,查扣的藥品都是國內民眾經常服用的中西藥,GMP大廠為節省成本,委託食品包裝業者包裝,業者不只使用同一台機器包裝食品和藥品,甚至連疑似讓鴿子服用的藥品也在包裝,有的大廠同時將保健食品和藥品交給順傑公司包裝。

周盟翔認為,兩家公司負責人林意書、林意祥兄弟和廠長姜淑慧訊後,均違反藥事法依法提起公訴,兩家公司處以罰金,每家最高可罰台幣1000萬元。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品安全5大革新 先設食品警察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6月18日 上午4:01

國內食品安全事件沸沸揚揚,不僅引發消費者恐慌,更喪失對政府的信心。學者專家指出,地方衛生稽查人員的不足,以及專業知識的缺乏,都是食品安全管理大漏洞;建議政府,食品安全資訊應透明化,並建立「食品警察」制度,協助民眾一起監督,轉化危機為轉機。(影音/攝影記者長黃志文)

從使用過期原物料,到順丁烯二酸澱粉,食品安全議題再度受到全民關切。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榮譽理事、台大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在座談會中提出建言,呼籲政府應即刻採取5大革新,以恢復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5大革新恢復民眾信心:

1.管理:立即做好食品原物料源頭管制,杜絕化工原料流入食品,並以刑法嚴加懲罰將非食品用之化工原物料賣給食品產業之化工業者。

2.人員:設置「食品警察」制度,協助食品衛生安全稽查人員,不定時、不定點查看食品加工業者之生產缐及原物料倉庫。

3.檢舉:設置檢舉獎金及公告檢舉窗口,鼓勵檢舉不法食品製造與販賣行為,並保護檢舉人。

4.法規:建議政府應修改食品標示規定,強制業者將食品的原料及食品添加物分別標示,同時將食品添加物製造及販賣業者納入管理,並確實建立產品履歷及流向管理,做好食品鏈上中下游的統整管理。

5.保護:建議成立「受害補償基金」,以及時提供受害者協助與保護。

食品業者應努力3方向:

1.做好自主管理:業者務必嚴格遵從法令規範,應將心比心,做好自主管理,包含對代工產品的查核,而不是一昧的追求商業利潤或事後喊冤。

2.食品安全標示:建議政府應修改食品標示規定,強制業者將食品的原料及食品添加物分別標示,食品添加物的功效亦可以括弧標示,讓消費者更清楚知道食品內容與安全。

3.專業教育訓練:重視人員的再教育與風險管理的訓練,以及強化專業道德,呼籲食品製造和通路賣場的採購人員皆應具備食品技師資格,有最新的食品衛生安全相關專業知識,才能確保食品從上游到下游都獲得專業管理,安全有保障。

消費者自保2原則:

1.認清標示:消費者在選購產品的時候務必要詳細檢視包裝及產品標示,如果有任何疑慮,就不要購買。

2.危機意識:消費者一定要有危機意識,像過去有的業者標榜物廉價美、天天便宜,甚至都應該要有警覺心,不要貪便宜而購買長期價格不合理的商品,滿足對價格的期待卻損失了安全和健康。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安問題難下嚥 蔬果含硝酸鹽須慎防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2月6日 上午8:3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在世界各地都曾發生過,像是台灣油品與塑化劑、香港與歐洲假蜂蜜、日本過期商品重新包裝、大陸三聚氰胺、美國牛隻狂牛病等等,嚴重威脅民眾健康。世界糧農組織(FAO) 和世界衛生組織 (WHO)聯合專家委員會曾指出,食品污染所造成的疾病,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廣泛的衛生問題,也是造成經濟生產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由於消費者難以判斷食品來源及安全性,所以政府的把關與消費者自己檢驗顯得更為重要。對於全球食安風波不斷,歐洲有業者研發出一款可輕便檢測硝酸鹽含量的儀器,目的就是希望民眾能買得安心、吃得放心。研發此儀器業者安美滋總監 Jack表示,蔬果是人們每日不可或缺的營養,但卻也很容易因為水源、土壤、農藥或肥料等不當使用或污染,進而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而蔬果中最常見的污染多來自於農藥的殘留,或是肥料使用過多,使土壤累積高含量硝酸鹽,蔬果在大量吸收後,若又未經足夠的日照,未將之轉化成胺基酸及蛋白質,將致使蔬果中累積高濃度硝酸鹽。而硝酸鹽對身體本身並無害,但過量的硝酸鹽一旦在人體中轉化成亞硝酸鹽,並與含胺類食物合吃時,就容易產生對身體有害、致癌的亞硝胺。。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過量攝取硝酸鹽可能會導致癌症、老年癡呆症、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血壓和帕金森症等疾病。WHO 建議每天攝入量按照每公斤體重不超過3.7mg/kg;Jack表示,有鑑於社會大眾「食」在不安心,為營造出健康生活的環境,因而邀集俄國頂級科學家,針對生鮮蔬果中殘留的硝酸鹽進行檢測,並研發出一款掌中型的快速硝酸鹽檢測儀。整個儀器的原理設計是運用蔬果中導電率的不同,可反映出該蔬果的鹽離子濃度、電導率及細胞膜組織的狀態,再根據此檢測出的數值,與該類蔬果的基準質進行比較,藉以了解蔬果中的硝酸鹽是否過量。

「我們希望盡可能營造一個綠色地球,所以在設計時特別注意採用可回收的材質」,Jack並表示,「這是我們應該負的企業社會責任」,而且在使用時只需在螢幕上選擇想要檢測的蔬果,設定好後將探針插入,約3秒即可檢測出硝酸鹽含量,對於一般民眾家用或是餐飲業檢測蔬果品質都相當方便。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品添加物 須登錄

作者: 【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1月28日 上午12:00

媒體報導,國內許多化工行都會販賣食品添加物,但主管單位不明確,恐形成食安漏洞,食藥署昨(27)日提出澄清,依照現行食管法,製造、輸入、販賣食品添加物業者,都須強制登錄販售商品,若故意將非食品級或登錄外添加物販賣給製造商製造食品,可依法懲處。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今年十月一日前,所有食品添加物相關業者,都必須完成登錄,化工行當然也不例外,去年已展開特別計畫,針對化工行加強輔導,此外,地方衛生局也會定期稽查,違規者最高可處三百萬元罰鍰。

食藥署已要求化工行,必須食品級與非食品級分開擺放,不論單方或複方食品添加物,都必須明顯標示「食品添加物」字樣、正確使用範圍、用量標準、與使用限制,因此食品業者不論大小,都不能在以外包裝未標示為藉口規避法規。

是否將食品添加物獨立出化工行販賣,蔡淑貞解釋,依照目前商業登記法規,相關權責還在經濟部,修法仍有難度,因此改用登錄機制控管,不論是製造、販賣、使用未登錄的食品添加物,依法可處最高三年有期徒刑。

食藥署呼籲消費者與食品製造商,購買食品添加物時,一定要選擇商譽良好的商家,選擇標示完整的商品,不要購買來源不明、標示不清的商品,才能遠離食品不安全的風險,保障民眾身體健康安全。

……..文章來源:按這裡


購買年節食品 把握望聞看3要訣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1月17日 下午5:49(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年節即將到來,不少民眾已陸續開始採買禮盒及年貨,台中市衛生局提醒民眾,購買年節食品一定要把握「望、聞、看」三要訣,先看食品的外觀有無腐敗,再聞聞食品有無異味,最後檢查食品是否有完整標示,掌握採買秘訣,年貨就能輕鬆買、安心吃。

台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民眾最常送的禮盒不外乎臘肉、香腸、牛肉乾等。以臘肉、香腸為列,業者會使用亞硝酸鹽,增加色澤的鮮紅度,民眾應挑選完整標出商品原料、廠商名稱、地址、電話、有效日期、或是否添加食品添加物;選購牛肉乾則要有產地標示,並注意肉質及色澤自然無異味。

零食方面如瓜子、乾果類容易受潮腐敗,黃美娜指出,販賣地點及裝置容器要乾爽、潔淨,如能試吃,瓜子及乾果一定要有脆度,口感軟爛則不要選購。業者常會使用漂白劑二氧化硫,提高乾果類的賣相,如食用含有超量二氧化硫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引發哮喘、呼吸困難等症狀。

另外,黃美娜提醒民眾,食品的儲存方式也要注意,如需要冷凍的產品卻放置冷藏區,應盡量減少選購,內外包裝標示要一致,不要大包裝的日期,與小包裝的日期有出入或甚至過期,所有食品購買後,應儘早食用完畢,才能把握食品的新鮮度。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