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要當心 保健食品非健康食品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2月20日 上午10:59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國人愛吃保健食品,每年都有數百億商機,但保健食品吃出問題的情形屢見不鮮,據醫學報導有免疫疾病體質的人,吃了所謂能「強化免疫」或「降低膽固醇」等功效保健產品後,反而免疫系統或身體機能大亂,導致病情嚴重或膽固醇指數升高情形亦有所聞。

市售之保健食品琳瑯滿目且價格不貲,包括活靈芝、牛樟芝、巴西磨菇、螺旋藻、桑黃等產品,宣稱具有抗氧化、強化免疫、調節免疫及降低膽固醇等不同功效,但消費者在花費昂貴費用後,往往未必能獲得保健食品宣稱的功效。

保健食品 因體質各異效果不同

日前有位消費者向市府法制局消保官投訴,其於99年以來陸續向某販售保健食品公司,購買帝王健體素、活藻、黑髮丸及蛋白濃縮物及高鐵之露等保健食品。業者宣稱所售帝王健體素含有高分子甲殼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及血壓,消費者表示受其銷售宣稱功效之誤導,因此長期購買、食用,直到最近健康檢查結果顯示消費者血液中膽固醇反而升高,並無業者宣稱之效果。

故而該消費者向消保官申訴要求償還歷年來消費金額,消保官受理後召開消費申訴協商會議,該業者出席表示該消費者所購保健食品均已過7日鑑賞期,而銷售人員在說明產品時並無誇大或誤導,且每人體質各異效果不同,如果消費者能提出醫師診斷證明,證明該消費者身體狀況與本公司產品有關,則該業者表示會接受退費及賠償損害。

保健非治療 3要點幫助你挑選

市府消保官特別提醒消費者注意,所謂「保健食品」並非「健康食品」。「健康食品」係指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別加以標示或廣告,且非以治療、矯正人

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

且依「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凡食品須符合下列3條件者,才可稱為「健康食品」(即有健康食品小綠人標誌),若未符合者則屬一般保健食品:

1)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

2)特別標示或廣告「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

3)經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必然有「衛(署)部健食字第○○○○○○號或衛(署)部健食規字第○○○○○○號」字樣。

……..文章來源:按這裡


校園旁禁賣垃圾食物 教育部支持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4年2月11日 下午4:14

有鑑於國內半數學童的早餐有不健康食品,董氏基金會建議政府仿效南韓,立法督促學校周邊200公尺商家,不賣高油鹽糖的垃圾食物,以維護學童健康。教育部對此表示,如果衛生福利部朝這個方向規劃,站在為學生健康把關的立場,教育部願意支持。 南韓推動國中小週邊200公尺作為「綠色食物區」,督促商家不販售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食物,有一萬多所學校響應,因此董氏基金會呼籲政府也能跟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務校安組學校衛生科科長陳慧玲表示,目前對校園內飲品販售都有規範,至於校園外周邊是否也要禁賣垃圾食物,屬於衛福部的主管業務,但教育部站在維護學生健康的立場表達支持,目前希望繼續宣導飲食健康自主管理,避免給孩子吃高油、高熱量的食物。

其他推薦新聞

……..文章來源:按這裡


國中小學周邊 董氏基金會籲禁賣垃圾食物

自由時報 – 2014年2月11日 上午6:10

調查︰半數童 早餐有不健康食品

〔自由時報記者邱宜君、林曉雲、洪素卿/台北報導〕全國國中小今天開學,學校周圍餐飲店生意可望隨之興隆。董氏基金會昨警告,調查有超過五成學童的早餐有不健康食品,建議仿照南韓,立法督促國中小周邊兩百公尺內商家不能賣高油鹽糖的垃圾食物。教育部國教署及衛福部食藥署都表示支持,但也坦承目前沒有相關法律可禁止。

董氏基金會前年問卷調查全台一千多位國小學童,發現五十一%學童的早餐主食或飲料含垃圾食物,如高油量、熱量的雞塊或雞排、薯餅或薯條,含糖量高的茶飲、碳酸飲料等。部分兒童甚至天天吃垃圾食物當早晚餐,容易導致憂鬱、過動、影響學習力及暴力行為,也增加癌症、齲齒、肥胖等慢性病罹患機率。

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把關校內食品並不夠,學童還是深受校外食物影響,南韓二○○九年公佈「兒童飲食安全管理專門法案」,鼓勵國中小將周邊兩百公尺劃為「綠色食物區」,鼓勵區內商家不再販售高熱量、低營養食物。該法雖未強制或開罰,但已有一萬多所南韓中小學及周邊商店自發響應。台灣也可建立類似規定。

仿南韓禁賣? 教部︰尚無法源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目前沒有法律可禁止商店販售垃圾食物,只能道德呼籲店家。未來再跨部會研究是否比照學校附近網咖限制,或可立法禁售垃圾食物。

買含糖飲料集點贈送 研議設限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要求商店禁賣垃圾食品須先新增法源。而去年底已預告「不適合兒童長期食用之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草案,明訂高油、高糖以及高鹽食品等,不得在兒少頻道廣告促銷,也不可透過贈送、加購玩具或以玩具為獎勵等方式促銷。

食藥署官員表示,近年超商賣場流行集點送公仔、送玩具等,若兒童為獲得點數而購買含糖飲料,可望視為另類「以玩具促銷垃圾食物」手法而研議設限。

但食藥署官員也指出,由於各界還有不同意見,相關規定都還在討論中,預計最快下半年才會定案公告。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訂的省思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11日 上午12:00

近年來國內食品安全屢出紕漏,引發了很大的社會風暴,從前年的塑化劑汙染、農藥殘留、毒澱粉到去年的混油事件等,造成消費者莫大的惶恐,寢食難安;業者亦蒙受重大損失,投訴無門。有鑑於此,食品衛生管理單位連續二年緊急修正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希望能遏止不肖廠商繼續侵蝕國人的健康。除了源頭管理及道德良心外,唯有加強管制才是維護食品安全的康莊大道。

本次修法,在兼顧「捍衛食安」、「實際運作」和「經濟貿易」的原則下,終於在今年元月二十八日在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並於二月五日公布實施之,使國人的食安保障又向前跨出的一大步。

為強調食安,原「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修正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辦法」,所增訂的條文又加重了黑心食品業者摻偽造假的罰金及刑度。若遭起訴者最高可重罰到八千萬,刑期可加重到五年,並增訂食安基金、第三方查驗、基改食品查驗登記以及內部員工檢舉的吹哨條款等多項重大改革,以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與安求;而朝野所僵持的複方添加物的規範,在朝野各讓一步的情況下取得共識,未來基因改造食品,將建立供應來源流向的追蹤管理,複方食品的添加物,未來只能使用主管機關准用的食品添加物組成。衡諸國內的現實環境,尚可接受。

食安所牽涉的層面很廣,加強管制固然是最實際、最有效的辦法,但很難面面俱到,最根本的還是業者要有永續經營的概念和職業道德觀。知名的大廠商,投資金額龐大,往往會注重品牌和經營風險,不易冒險觸法;倒是一些地下工廠反而不易掌控,如何落實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辦法才是未來維護食安的重要關卡。政府除了積極修法來遏止不肖廠商外,加強政令宣導和食安教育為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媒體也需善盡督導的社會責任,不要抱持「見獵心喜、唯恐天下不亂」的商業心態,反而會引發社會的動盪與不安。換言之食安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民的責任,盼業者和消費大眾能記取過去的慘痛經驗,勿再重蹈覆轍。(本文作者為美和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講座教授陳景川)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安問題難下嚥 蔬果含硝酸鹽須慎防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2月6日 上午8:3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在世界各地都曾發生過,像是台灣油品與塑化劑、香港與歐洲假蜂蜜、日本過期商品重新包裝、大陸三聚氰胺、美國牛隻狂牛病等等,嚴重威脅民眾健康。世界糧農組織(FAO) 和世界衛生組織 (WHO)聯合專家委員會曾指出,食品污染所造成的疾病,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廣泛的衛生問題,也是造成經濟生產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由於消費者難以判斷食品來源及安全性,所以政府的把關與消費者自己檢驗顯得更為重要。對於全球食安風波不斷,歐洲有業者研發出一款可輕便檢測硝酸鹽含量的儀器,目的就是希望民眾能買得安心、吃得放心。研發此儀器業者安美滋總監 Jack表示,蔬果是人們每日不可或缺的營養,但卻也很容易因為水源、土壤、農藥或肥料等不當使用或污染,進而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而蔬果中最常見的污染多來自於農藥的殘留,或是肥料使用過多,使土壤累積高含量硝酸鹽,蔬果在大量吸收後,若又未經足夠的日照,未將之轉化成胺基酸及蛋白質,將致使蔬果中累積高濃度硝酸鹽。而硝酸鹽對身體本身並無害,但過量的硝酸鹽一旦在人體中轉化成亞硝酸鹽,並與含胺類食物合吃時,就容易產生對身體有害、致癌的亞硝胺。。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過量攝取硝酸鹽可能會導致癌症、老年癡呆症、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血壓和帕金森症等疾病。WHO 建議每天攝入量按照每公斤體重不超過3.7mg/kg;Jack表示,有鑑於社會大眾「食」在不安心,為營造出健康生活的環境,因而邀集俄國頂級科學家,針對生鮮蔬果中殘留的硝酸鹽進行檢測,並研發出一款掌中型的快速硝酸鹽檢測儀。整個儀器的原理設計是運用蔬果中導電率的不同,可反映出該蔬果的鹽離子濃度、電導率及細胞膜組織的狀態,再根據此檢測出的數值,與該類蔬果的基準質進行比較,藉以了解蔬果中的硝酸鹽是否過量。

「我們希望盡可能營造一個綠色地球,所以在設計時特別注意採用可回收的材質」,Jack並表示,「這是我們應該負的企業社會責任」,而且在使用時只需在螢幕上選擇想要檢測的蔬果,設定好後將探針插入,約3秒即可檢測出硝酸鹽含量,對於一般民眾家用或是餐飲業檢測蔬果品質都相當方便。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品添加物 攪亂食管修法

中央社 – 2014年1月25日 下午5:4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5日電)食品衛生管理法本次修法,先後因為舉證反轉、複方食品查驗登記的爭議,修法陷入延長賽,連帶影響食品添加物全成分標示順利上路。

所謂舉證反轉,指的是一旦消費者吃出問題,食品業者要自證清白。國民黨立委、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蘇清泉說,如果消費者事隔多年反咬當年食物疑似致癌,食品業者難以舉證,況且消費者自身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疾病史等因素,不能排除也有致癌風險。

綜合朝野版的草案,本次食品衛生管理管法修法三大重點,分別為:攙偽造假食物加重罰責最高可達新台幣5000萬元及刑責5年、複方食品添加物應「查驗登記」、增加第三方查驗機制。其中,加重刑責及罰鍰,朝野均無異議。

食藥署長葉明功主張,複方食品添加物的查驗登記,會形成貿易障礙,不如以今年上路的食品添加物 「強制登錄」加上第三方查驗機制,加強管理。過去台灣實施食品添加物全面查驗登記,為了符合WTO會員國的一致規範,才在2000年初,立法院修正食管法予以簡化。

葉明功認為,現況是799種單方食品添加物都要查驗登記,複方添加物是單方的排列組合,可能多達20萬到30萬種,如果全面查驗登記,大要花30年,說得容易做起來難。而且,業者調整配方就要重來一次,就連做豆腐的添加物,沒有查驗登記就不能做豆腐。

不過,已故毒物科名醫林杰樑的妻子譚敦慈等人指出,近年來發生的塑化劑污染食品、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食用油添加銅葉綠素等重大食安事件,都是食品添加物惹的禍,食品添加物無所不在,要求修法從嚴管理,讓民眾有知情權利,了解自己到底吃了什麼。

至於食品添加物「全成分標示」則是去年食管法修正後的新規定,食藥署日前預告實施細節,相關食品業者卻認為,新規定觸及業界「祖傳秘方」、「配方機密」商業底限,如果再加上這次修法,紛紛拜會立法院委員辦公室及衛福部長,盼能事緩則圓。

衛福部的立場是「全成分標示」是法條明文規定,相關規定正在預告期間,蒐集各方意見,可以討論雲端標示複方成分、天然香料簡化標示的彈性作法。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現行的添加物標示過於簡化,以可口可樂為例,經查在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大陸、法國、巴西等10餘國,產品成分都有標示「咖啡因」,但到了台灣,卻只以「香料(含咖啡因)」標示,易使消費者誤解,也可能讓兒童、青少年和孕婦等特殊族群有過量攝取的風險。

董氏基金會呼籲,食藥署也應明確訂定香料之定義,如乳化劑、定香劑、調味劑等應視為食品添加物,依法不得概括歸納只標示為「香料」。1030125

……..文章來源:按這裡


健康過新年 4要點年貨聰明選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1月8日 上午9:52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距離農曆春節只剩3週了,嘉義市衛生局為保障民眾年節飲食安全,分組稽查年節食品衛生及加強宣導民眾如何選購年貨,讓民眾可以安心過個好年。

衛生局已抽驗年節食品計86件檢驗防腐劑、保色劑、甜味劑等各項食品添加物,並已針對餐飲業者辦理衛生安全教育講習,加強業者製造儲存埸所及從業人員衛生、設備器具之清潔與管理、食品原物料、餐飲製程衛生等自主管理工作。衛生局同時呼籲消費者,採購年節食品應留意下列4事項:

1)購買南北乾貨時,建議不要選購顏色太白、太鮮艷、有異味的食品,以防可能有食品添加物過量的問題

2)散裝糖果餅乾應注意來源,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

3)包裝食品標示要完整(品名、內容物名稱、重量或數量、營養標示、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有效期限、原產地)

4)購買冷藏、冷凍食品以有CAS優良食品標誌之產品,並依照保存條件(冷藏溫度攝氏0-7℃,冷凍溫度攝氏-18℃以下)適當儲存

生熟食應分開處理

此外,金針等乾貨顏色若過於鮮豔食,先以流動清水沖洗並浸泡10至20分鐘,以減低食品添加物殘留;而烹飪年菜前應注意生鮮魚貝類食材都經過高溫煮熟後再食用,生熟食分開處理,且食用外送年菜也應留意食物保存條件,食用前最好能再加熱一次,過年才能吃得健康、吃得快樂。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安問題人心惶惶 6撇步助你健康吃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1月7日 下午1:40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追求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但無形中卻產生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更不用說食物在種植、養殖過程中遭受到重金屬、戴奧辛等環境毒素的污染,或過量使用抗生素、農藥等殘留於食物中,以致造成人體致癌性、過敏、肝腎毒性、神經系統受損或其他身體不適。

那麼,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可以如何自保呢?對此,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蔣瑜營養師提出6大建議,幫助你吃的更健康安全:

1)減少外食養成在家煮食習慣/糖油鹽都是美味的來源,很容易就過量而不自覺,且外食從早餐三明治裡的洋火腿片、漢堡肉、美乃茲到晚餐的火鍋湯底,都隱含食品安全和健康的疑慮

2)減少購買加工食品/肉就是肉,魚就是魚,盡量選購原形食材,少吃甜不辣、蝦餃、魚板、炸雞塊等合成食品,雖然美味但是營養價值都被廉價的澱粉等食品添加物給取代掉了

3)減少使用調味料/市面上的各式醬料眾多,讓菜餚的效果加分,但食品的添加物眾多,多食對人體會造成負擔;建議可使用胡椒、鹽烹調,減少使用加工調味料

4)選購新鮮蔬菜水果/建議選購當季盛產的蔬菜水果,避免醃漬的蔬果

5)少喝市售含糖飲料/市售果汁絕大部分都是果糖和色素香料的結合,真正果汁含量幾乎不到3成

6)減少食用花生製品/因為台灣氣候悶熱潮濕,黃麴霉及另外幾種黴菌會在霉變的穀物(或花生)中產生,而黃麴毒素是已經確定的肝臟致癌物,所以花生製品也是我們應該敬而遠之的美食。

蔣瑜營養師也建議,均衡的飲食、適當的熱量控制、少吃油炸食物、補充足夠水分等健康飲食習慣,多採用在地食材,強調天然健康的甘甜美味,不添加任何加工物品,亦可烹調色香味俱全的佳餚。

……..文章來源:按這裡


健康年菜不卡油 掌握2撇步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1月3日 下午2:57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農曆春節腳步接近,市面上各式商家紛紛看準了現代人外購年菜的商機,推出年菜預購活動。但營養師指出,在購買時若仔細瞧瞧這些市售年菜的內容物或包裝上的營養標示,就會發現油脂或鈉含量皆不算低,且膳食纖維含量普遍不足。

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金美琳提醒,選購年菜時,除了須注意包裝上的有效期限及保存方式之外,更不要忘記閱讀營養標示,從而選擇適合的食品,才能兼顧美味及健康,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2撇步 變身健康年菜

營養師金美琳也說,在家自行準備年菜是最健康的,只要掌握2個小撇步,就能讓菜色更有變化,還能自行控制油、鹽、醬、醋等調味料的用量,過一個既能享受美食又沒有健康負擔的春節。營養師金美琳也提供以下2撇步,讓你能變化出兼具色、香、味的健康年菜:

1)多用蒸、煮、烤的烹調方式/年糕及蘿蔔糕,傳統上常用油煎、油炸方式,若改成蒸、煮、烤,就能減少油脂熱量。另外,象徵「年年有餘」的全魚,也常是油炸後再糖醋烹調,若改成清蒸,並擺上新鮮蔬菜配色,如甜椒、蔥絲等,也能減少油脂熱量。

2)主食類以全穀代替精緻穀類/多用全穀類當主食,並善用各種顏色的新鮮蔬果入菜,不但可以增加飽足感,並減少熱量攝取之外,還可從中獲得更多元的營養價值。

……..文章來源:按這裡


焦糖色素超量攝取不易 醫:勿過度恐慌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3年12月31日 下午6:21(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焦糖色素是台灣、美國、紐澳與歐盟以及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都核准的添加物。為了確保民眾飲食安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11月25日公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修正新制,特別嚴格規範食品添加物中的焦糖色素使用。

大統長基黑心油事件重挫國人對於食品安全的信心,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不少消費者過去認為天然的尚好,卻慘遭黑心廠商無情欺騙;大統事件喚起民眾對於食安的重視,也喚醒政府全面檢視除天然食品外,包含食品添加物對於大眾健康的影響。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指出,原先焦糖色素被視為天然色素,但新制上路後,現已成為添加物,必須加強管理。例如,不管是製造食品或是輸入食品,如使用焦糖色素,都需申請查驗登記,確實登錄,販售業者也需有查驗登記證。

事實上,食品添加物常見於食品和飲品中,目的是用來改變食品的色澤、氣味、或調整食物口感及延長保存時間。食品添加物種類繁多,幾乎無所不在,其中又以焦糖色素使用範圍最為廣泛,包括烘焙食品、麵包、咖啡、醬油、啤酒及部分飲料都添加焦糖色素。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說明,焦糖色素屬於人工添加物,屬於著色劑的一種,沒有營養、沒有味道,純粹只是為了讓食物顏色好看,增加食欲;以醬油為例,就會添加焦糖色素,調製成黑褐色,以符合消費者的喜好。

「只要在合法範圍內使用焦糖色素,就是安全!」蔡淑貞強調,從源頭開始管理,配合製程規範,即可嚴格把關原料中添加物成分,確保民眾食的安全。

新制將焦糖色素製程分為四大類,第三類及第四類焦糖色素可能於製程中生成「4-甲基咪唑」(4-MEI)。顏宗海醫師指出,第三類以醬油、啤酒為主,第四類則為可樂。為此,在「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將第三類焦糖色素的4-甲基咪唑含量規格訂為200mg/kg以下,第四類焦糖色素的4-甲基咪唑含量規格訂為250mg/kg以下,標準與歐美國家一樣嚴格。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標準,以可樂為例,一名60公斤的成人每天得喝超過千罐可樂,才會達到醫界公認的危害含量標準,但正常成人要在一天內喝到這麼多可樂,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顏宗海醫師強調,不管是醬油或可樂等碳酸飲料,民眾都不會有攝取過量焦糖色素的問題,例如吃水餃時,通常只是沾一些醬油,而可樂也是偶而飲用,所以消費者不需過度恐慌。

……..文章來源:按這裡